和平電影院
和平電影院是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在西安仍在經營影院中歷史最為悠久。
影院興建于1953年,1955年1月23日建成開業,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投資41萬元興建的第一座新型電影,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蘇聯故事片《作曲家格林卡》。
1958年,西安市人民政府投入4萬余元,將和平電影院改造為西安市第一家寬銀幕影院;1964年,有改建為西安市第一家立體寬銀幕電影院;1987年,改造成為西安市第一家立體聲電影院。
和平電影院見證了西安電影產業的發展繁榮,成為了數代西安市民關于電影的最初記憶。時至今日,和平電影院引入巨幕影廳,再次煥發新生。在這里,現代與歷史交融,時尚與古老共存,在文物里看一場電影,感受電影帶來的歡樂,光陰流轉下,對光影不變的熱愛始終如一。
-
阿房宮藝術電影院
阿房宮藝術電影院初稱阿房宮大戲院,1932年建成開業,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是上海聯華攝制的無聲片《戀愛與義務》。解放后,阿房宮大戲院董事會請求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改名為公私合營阿房宮影劇院。1952年陜西省文教廳出資購買所有股份,影院更名為阿房宮電影院,后交西安市文教局領導,成為西安市第三個國營電影院,一度專映復映影片。1961年收歸西安市電影公司管理,1989年改名阿房宮藝術電影院。
-
鐘樓電影院
鐘樓電影院原名平安電影院,前身為銀漢電影院,取自放映的首部電影《銀漢千秋》前兩字。銀漢影院是國民黨先綏靖公署借用先易俗社地皮,由軍方經辦的露天影院。1947年,因政治與軍事形勢對國民黨不利,銀漢影院變賣資產,銀漢電影院到此結束。1948年,易俗社主導重建電影放映場,取名平安電影院。1951年,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電影處代管平安電影院,1955年改為西安市平安新聞科教電影院,專門放映新聞紀錄和科學教育影片,放映的第一部紀錄片是《一定要解放臺灣》。1972年改名為西安市鐘樓電影院。
-
解放電影院
解放電影院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由國家投資興建、由人民政權直接經營管理的第一個電影院,在西北地區屬于首創。影院由西北文化部電影處直接領導和管理,于1950年5月舉行開業典禮,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軍政委員會和省市黨政領導習仲勛、馬文瑞、張稼夫、成柏仁、蘇一萍等同志出席,習仲勛同志為影院落成題詞。1953年影院隸屬關系移交西安市文教局,1961年收歸西安市電影公司統一管理,由電影公司供片。
-
西北電影院
西北電影院前身是由西北區婦女聯合會下屬的西北婦女生產消費合作社1951年進城后收買的私營金城電影院。接收初期影院屋舍殘破,設備簡陋,西北區婦女聯合會重建影院,前期預算投資12億(舊幣),后又追加8億元。1952年影院建成開業,正式命名為西北電影院,由西北婦聯直接領導和管理,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國產故事片《內蒙人民的勝利》。影院后交市企業局領導,1952年移交市文教局,1954年隸屬關系歸市文化局,1959年下交碑林區領導,1961年歸西安市電影公司統一管理至今。
-
光明電影院
光明電影院于1954年由土產、雜貨、藥材、茶葉等16家私營工商業者138人投資人民幣49億元(舊幣)興建,1955年建成開業,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國產舞臺藝術片《秦香蓮》。1960年由中央文化部、中朝友協聯合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十周年電影周”在光明電影院開幕,省市黨政領導及抗美援朝戰斗英雄、功臣部隊代表參加了開幕式。197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影片展覽”在影院開幕,1989年“日本電影周”在影院開幕。自1970年起,每年暑假影院都利用陣地組織少年兒童看好電影,成為了一代西安人的美好記憶。
-
紅光電影院
紅光電影院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組合福興順、福順榮、裕隆號、仁豐、正興榮等五家土產、藥材商行投資興建,1955年正式對外映出,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國產故事片《無窮的潛力》。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中,由私營改為公司合營影院,1961年交由西安是電影公司統一管理。
-
群眾電影院
群眾電影院最初籌建于1952年,先由西安市工商聯購買北大街口鐘樓西北角原明星電影院全部資產,后聯合永昌隆、義興裕、瑞豐祥、永興隆皮毛廠、公記車行、索記車行等私營工商業在西大街橋梓口建設影院。影院于1955年正式開業,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蘇聯故事片《培養勇敢精神》。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高潮中實行公私合營,先后由市文化局和市文化企業公司領導,1961年后隸屬西安市電影公司。